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13321108565
内容详情
油品防火防爆的基本措施 |消电检 发布日期:2016-07-13 10:09:32

1. 控制明火源
        所谓明火主要是指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加热用火、维修用火及其它火源。
        在油库内进行电焊、气焊、铸煅等明火作业时,必须严格按规章制度进行。在动火作业前要申请用火票,妥善处理用火现场,严格落实有关的防火措施,经批准后,方可用火。在动火作业中,现场应有专人进行消防值勤和动火现场监督。作业结束后,要仔细清理现场,彻底消除火源,并关闭电源等。经检查无误后,人员方可离去。
        储罐区和收发作业区以及桶装油料储存区等都是防火禁区,必须切实加强明火管理。进入油库不准携带火种,如火柴、打火机等;更不准在库内吸烟;汽车和拖拉机等进库前必须戴防火罩,停车后立即熄灭发动机,并严禁在库内检修车辆,也不准在作业过程中启动发动机。以防火星飞出引起爆炸性混合气体燃烧爆炸。
        铁路机车入库时,要加挂隔离车,关闭灰箱挡板,并不得在库区清炉和在非作业区停留。油轮停靠码头时,严禁使用明火,禁止携带火源登船。
        2. 防止金属摩擦与撞击火花
        金属零部件以及工具间的相互摩擦与撞击而产生的火花,也能引起油品的燃烧或爆炸。因此应避免和防止金属间的摩擦和撞击。如清罐时和扫槽车底油时,不能直接用金属刷清扫,要用木质材料清扫。
        各类油泵、电动机等运转机械的轴承要及时加油,保持良好润滑,防止干摩擦产生火花。并经常消除附着在轴承上的可燃污垢。
        在火灾爆炸危险区域拆装维修设备时,应使用铜制防爆工具,严禁敲打作业。
        搬运油桶等金属容器时应避免互相碰撞,不得抛掷、撞击、震动,更不准在水泥地面上滚动无垫圈的油桶。
        油品在接卸作业中,要避免接卸鹤管在插入和拔出槽车口或油轮舱口时碰撞。凡是有油气存在的地方,都不能使用非防爆工具碰击钢质金属。
        严格执行出入库和作业区的有关规定,不准穿铁钉鞋进入油库,特别是攀登油罐、油轮、油罐车和踏上油桶。
        3. 防止电火花
        电器设备等由于老化、短路或操作时触头分合等原因也会引起火花,同样可以引起油品的燃烧爆炸。因此油库及一切作业场所使用的电气设备,都必须符合场所的防火防爆要求,安装也符合有关的安全技术要求,严禁有破皮、露线及发生短路的现象存在。
        严禁任何一级电压的架空线路跨越储油区和桶装轻油库房、收发油作业区以及油泵房等的上空。并不得随意拉接临时线路。
        通入油库的铁轨,必须在进入油库铁路大门以前的钢轨接缝处安装绝缘隔板以防止外面的杂散电流进入油库。
        4. 防雷电和静电
        雷击和静电放电产生火花也会导致油品燃烧爆炸,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将在后面介绍。
       
        静电危害的控制
        1. 控制流速
        资料表明对同一种油品,其流速愈高,管径愈大,则静电生成量也愈大。如对罐车装油试验表明:平均流速为2.m/s时,测得油面电位为2300V;当平均流速为1.7m/s时,油面电位为580V,可见控制流速是减少静电荷产生的有效措施。如规定汽车罐车浸没装油最大线速不应超过7m/s,铁路罐车用大鹤管装油,流速不得大于5m/s,目的是为了减少静电的产生。
        当初始装油或油品中带有水分时,更易产生静电危险,因此必须将初速限制在1m/s。如铁路槽车和汽车油罐车装油时鹤管未浸没前的初速,油罐进油时油管未浸没前的初速,内浮盘未起浮前的油品流速都必须限制在1m/s以下,然后才能逐渐提高流速。
        2. 控制加油方式
        由于油罐、油槽车、油轮等从顶部喷溅装油时,油品必然冲击罐壁,搅动罐内液体,同时加速油品蒸发、雾化和泡沫,使容器内油品的静电量急剧增加,因此要求油罐,油轮装油时应从底部进油,油槽车进油时鹤管应伸到距槽罐底部距离不大于200mm。
        3. 控制油面空间的混合气体
        为防止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形成,不少场合可采用正压通风的办法,然而对油面空间就不好使用了,而往往采用充惰性气体的办法。一般要求在空间内含氧气体积浓度不超过8%,这时即使有火源也因氧气不足而不会被引燃。
        4. 避免不同性质物质相混
        油品与水、空气及不同性质油品相混,静电产生量将增大。不同油品相混也容易引起静电危险,油品相混一般出现在混合,切换或两条管道同时向油罐输送不同油品的时候。
       
       
       
        雷电产生与危害
        1. 直接雷击
        当雷云接近地面,周围又没有带异性电荷的雷云,就在地面凸出物上感应出异性电荷,当电场强度达到足以击穿空气的程度时,就能发生对地放电。这种对地面物体直接放电的雷击现象叫做直接雷击。
        2. 感应雷击(又称感应雷)
        感应雷是附近落雷时电磁作用的结果,分为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两种。
        (1) 静电感应。在雷云放电荷,处于雷云和大地之间形成的电场中的地面凸出物的顶部会感应并积累起大量的静电荷;当雷云与其它部位(空间或其它地面物质)放电后,凸出物顶部的电荷来不及流散,就可能产生高达几百千伏的感应电压并引起放电,这就是感应雷击。
        (2) 电磁感应。由于雷击时的雷电流极大,历时极短,所以在周围空间会产生变化速率很大的强大电磁场。处在这一电磁场中的导体就会感应出很高的电压,引起间隙放电,这也是一种感应雷击。
        3. 反击
        当强大的雷电流通过金属导体时,在金属导体上会产生很高的电位,此时有可能对间距过小的邻近物体放电,这种现象称“反击”。
        4. 雷电波侵入
        处于雷云与大地之间所形成的电场中的架空线和金属管道,会感应和积聚起大量静电荷,形成很高的电位。当雷云放电后,这一高电位将以雷电波的形式沿线路或管道向两端迅速流散,传递侵入与之连结的室内,造成危害。
        雷电危害的效应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电效应。雷击时,雷电流幅值高达数百千安(kA),而放电时间只有50~100us,故放电速率可高达每微妙50kA,因此雷电流具有高频特性,能产生数百千伏(kV),甚至数千千伏电压,如此高的冲击电压,足以烧毁电力系统的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或者击穿输电线路和设备的绝缘而发生短路,产生火花放电,导致易燃易爆物质的燃烧与爆炸。
        (2) 热效应。雷击时可产生很大的放电电流,当这样强大的电流通过物体时,在极短的时间内将转换成巨大的热量,产生很高的温度(可高达20000℃),会造成金属熔化、飞溅,导致可燃物燃烧,酿成火灾或爆炸。
        (3) 机械效应。当强大雷电流通过物体时,由于电流热效应产生的高温,可使木材纤维缝隙和其它建筑物中间缝隙里的空气受热而剧烈膨胀,同时又使所含水分急剧蒸发汽化膨胀,致使被击物体破坏或爆裂。此外,静电斥力、电磁推力也可使物体受损。
        上述数种破坏效应几乎同时出现,但以雷击引起的火灾爆炸对石油库危害最为严重。

微信头像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加我微信

请您留言

24小时在线,10分钟反馈!

发送